对于后市预期,受台风影响,沿海地区降雨增多,电厂日耗较上周高位时有所走弱,且目前整体库存相对安全;随着产地煤矿陆续恢复正常产销,市场供应恢复正常,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
上半年煤炭产量增长2.0%,煤炭销量增长3.7%;总发电量同比增长18.2%,总售电量增长18.4%。而被业内称为煤炭业巨头的中国神华和陕西煤业也不例外。
终端库存保持良好,对于高价煤接受度降低,本月下旬价格滞涨现象已经出现,在没有其他利好预期的提振下,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19.3%;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7.4%。德邦证券表示,夏季高温带动下游电力需求扩张,结合历史数据来看,电力负荷高点一般出现在8月份,但来水偏枯或将掣肘水电出力,火电有望托底未来两月高增的能源需求。在这一情况下,业绩却是下滑的,鉴于中国神华以长协煤供销为主,或是受到长协价格下调的影响。陕西煤业也表示,上半年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煤炭价格下行,公司煤炭售价同比有所下降。
以神华为例,今年上半年,作为龙头煤企运营平稳增长。其中美锦能源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元-4.5亿元,同比下降66.89%-74.25%。目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相对稳定,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从今年全国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供应形势来看,总体来说是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的态势。总体来看,目前中长期合同在履约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和困惑。晋能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该集团完成超过2.3亿吨的保供任务,向下游企业让利约530亿元。二是之前不少煤企减少甚至停售非电用煤来保供,目前电厂中长协接收量下降,煤企能否发挥自主性,将这部分煤炭转售到非电行业。
他呼吁,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合作,不断完善长期合作机制,推动煤炭产业链协同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中长协履约监管,提高能源供应质量,增强煤电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守好能源安全供应底线。2022年6月底,相关部门要求严格落实签约率、履约率、价格政策执行三个百分百,并要求煤矿百分之百签约,每个矿自有资源量至少80%签订中长协。
近日,记者从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了解到,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弱,中下游环节煤炭库存屡创历史新高,用户买涨不买跌情绪浓重,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现象增多,部分中长期合同兑现率下降,部分无法兑现的电煤长协资源无法转售其他用户,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河南能源集团相关人员介绍,今年前5个月,该集团中长期合同兑现率和原来差不多,但到了6月,兑现率就下降了。比如欠一补三条款,如果电厂少接了煤怎么办,也补三吗?一位煤炭企业工作人员在会上提出疑问。保供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增加明显。
同时,该集团严格落实电煤中长期价格政策,2023年共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量7780万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表示,面对近年来能源供应紧张局面,该集团采取调整生产结构、停售市场煤、减少原煤入洗、压减炼焦煤等措施,不计成本增加电煤发运量、提升电煤合同兑现率,累计供应电煤1.28亿吨。保供2021年9月以来,为了加强煤炭保供,相关部门对中长期合同签订要求不断升级。煤炭保供效果明显为今年迎峰度夏打下良好基础煤炭中长期合同机制多年运行下来,签订机制已相对成熟,也是目前被上下游产业链各方认可和接受的。
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兑现,对煤电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能源安全、经济稳增长和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有重要意义。由于不能以销定产、弹性生产,该企业个别煤矿出现顶仓现象,煤卖不出去还得按照规定的产量生产。
同时,有煤炭企业指出,近两年,中长期合同履约规定更加细化,执行更加严格,但监管和约束更多是针对供应方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有以下三个特点,即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大幅增加,主要铁路运输干线运输能力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煤炭处处长刘希龙表示,近一年多以来,我国煤炭保供效果明显,也为今年迎峰度夏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下游用户时段需求变化较大,各月用煤不均衡,部分电厂对中长协煤停接、缓接,对煤企销售体系冲击很大,应建立更有效的协调机制。在全力以赴保生产、稳供应的同时,煤炭企业积极保长协、稳价格。一是有的电厂需求不足,接煤量下降,而有的电厂中长协份额已用完,急需增加中长协煤,煤企能否在中长协总量固定的前提下,在客户间适度调整。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表示,6月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约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增幅16%,存煤可用约30天。需求不足用煤不均部分电厂对中长协煤停接缓接煤炭供给宽松后,在中长期合同履约方面,煤炭企业感受到了变化。
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中央企业日均产煤量近300万吨,同比增长7.6%,执行中长期合同协议让利超过1900亿元。当前煤炭市场处于振荡下行状态,煤炭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煤炭供需实现动态平衡
目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相对稳定,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9月至今年5月,我国累计产煤79.13亿吨;其中,2022年产煤45.6亿吨,同比增长10.5%,创历史新高。
二是之前不少煤企减少甚至停售非电用煤来保供,目前电厂中长协接收量下降,煤企能否发挥自主性,将这部分煤炭转售到非电行业。2022年6月底,相关部门要求严格落实签约率、履约率、价格政策执行三个百分百,并要求煤矿百分之百签约,每个矿自有资源量至少80%签订中长协。
比如欠一补三条款,如果电厂少接了煤怎么办,也补三吗?一位煤炭企业工作人员在会上提出疑问。同时,该集团严格落实电煤中长期价格政策,2023年共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量7780万吨。一是有的电厂需求不足,接煤量下降,而有的电厂中长协份额已用完,急需增加中长协煤,煤企能否在中长协总量固定的前提下,在客户间适度调整。此轮煤炭保供期间,全国煤炭平均日产量1214万吨,相比之前最高平均日产量增长11.4%;平均周产量8495万吨,相比之前最高平均周产量增长11%;平均月产量3.73亿吨,相比之前最高平均月产量增长12.7%。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有以下三个特点,即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大幅增加,主要铁路运输干线运输能力增加。他呼吁,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合作,不断完善长期合作机制,推动煤炭产业链协同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中长协履约监管,提高能源供应质量,增强煤电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守好能源安全供应底线。
总体来看,目前中长期合同在履约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和困惑。2021年9月,由于煤炭需求旺盛、供应偏紧,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要求,发电供热企业和煤炭企业在已签订中长期合同的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量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从今年全国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供应形势来看,总体来说是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的态势。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杨显峰表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石。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表示,面对近年来能源供应紧张局面,该集团采取调整生产结构、停售市场煤、减少原煤入洗、压减炼焦煤等措施,不计成本增加电煤发运量、提升电煤合同兑现率,累计供应电煤1.28亿吨。保供2021年9月以来,为了加强煤炭保供,相关部门对中长期合同签订要求不断升级。保供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增加明显。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兑现,对煤电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能源安全、经济稳增长和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有重要意义。
需求不足用煤不均部分电厂对中长协煤停接缓接煤炭供给宽松后,在中长期合同履约方面,煤炭企业感受到了变化。之所以有如此疑问,是因为上述煤炭企业在6月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电厂以库存较高为由,减少了长协煤接收量。
同时,有煤炭企业指出,近两年,中长期合同履约规定更加细化,执行更加严格,但监管和约束更多是针对供应方的。晋能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该集团完成超过2.3亿吨的保供任务,向下游企业让利约530亿元。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表示,6月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约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增幅16%,存煤可用约30天。在全力以赴保生产、稳供应的同时,煤炭企业积极保长协、稳价格。